微信“拍一拍”,是张小龙的产品经理式浪漫
文 | 罗超
6月17日,微信上线“拍一拍”功能,张小龙所说的“微信史上仅需一行代码的有趣功能”,竟然直接上了微博热搜、知乎热榜,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在知乎上有一个讨论,微信“拍一拍”跟当年 QQ 的“抖一抖”有哪些区别?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也入选了知乎日报。我的结论是:微信拍一拍是产品经理的浪漫,QQ抖一抖是产品经理的实诚,两个功能,刚好体现出微信与QQ不同的产品风格,当然,最终都殊途同归。
微信“拍一拍”与QQ “抖一抖”完全不同
QQ的抖一抖是消息提醒功能,抖的一方与被抖的一方,均会产生震感,且对话页面会前置,属于强提醒。微信拍一拍的提醒方式则不太明显,只有当被拍的一方刚好正在群聊页面中,被拍时手机才会产生震动;如用户不在,则被拍后只会在界面显示“XX拍了拍你”,但窗口不会直接弹出,也不会有红色提示,是“弱提醒”。
QQ抖一抖强提醒是因为场景是要在聊天时要对方“注意”,相当于“嘿”一下,当然,两个人有了默契,抖一抖会有很多内涵,比如很多恋爱的抖一下对方什么不说表示想念。说到底是在点对点沟通中加强用户连接的工具,跟表情、涂鸦等功能定位一样。(抖一抖是PC端的窗口抖动,后来在移动端升级成戳一戳。)
微信拍一拍弱提醒是因为场景是在群里面活跃聊天气氛,是网友玩梗的工具,都市白领调侃自己的贫穷:
美妆达人戏谑自己的素颜:
当然还有很多玩法啦,网上段子很多,主要是结合群昵称修改+拍一拍这两个功能实现的,网友的创意是无穷的。张小龙后来也亲自出来说了,这是“微信史上仅需一行代码的有趣功能”,重点是“有趣”,且应该是一个突然灵感下的功能,没有经过太久酝酿,要不就不会只有一行代码了。
因此,与其说微信拍一拍和QQ抖一抖相似,不如说微信的@功能与QQ的抖一抖更像。两个功能,看上去相似,实际上场景不同、作用不同、体验不同。
为什么微信和QQ都在努力让群聊活跃?
微信“拍一拍”让群聊变得更加有趣,QQ在这一点上同样有很多探索。
群聊跟点对点聊天是最重要的两个社交场景。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群里跟点对点聊天是不一样的,比如有领导在的群,有客户在的群,会给你不同的感受;再比如在群里发了一些内容,没人接话,你会有压力;加入新的群,自我介绍还是发红包还是潜水?破冰是个问题;还有,有时候难免出现“尬聊”的情况,这都是社交时常有的事情。
如何让群聊氛围更活跃呢?微信在“拍一拍”前有很多探索,比如群红包,对于群的活跃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比如微信群工具、群接龙、小程序等等,对于群这个场景的挖掘都蛮有意义的。但无论是从弱提醒的拍一拍,还是投票类型的群工具,或是随机性质的抢红包,都不难看出微信的探索都做得很精简,让成年人之间有个礼貌、温柔的话题。
围绕Q群,QQ则做了很多特色出彩的功能,核心目的都是一个:让年轻人有更多方式去活跃群,避免尬聊或者沉寂。
比如群红包基础上,延展出来了画图红包、接龙红包,靠才华而不是拼运气抢红包的功能,不仅有趣,还能提升了群的活跃度,让年轻用户享受更多参与感,更快拉近距离,而对于新加的群,则可以快速“破冰”。
在特色红包外,QQ的“一起”系列好评度也很高,群成员可以一起看直播、一起派对、一起K歌,在疫情期间,不能面对面社交时,这些功能应该特别受欢迎。 如果你点开QQ群聊窗口旁边的“+”会发现一共有三页组件,在前面提到的功能外,还有类似于匿名评论群好友的“坦白说”,匿名聊天,涂鸦,帮助年轻用户斗图的热图等相关功能。群工具则有打卡、群收藏、收集表、投票、截长图等等,有的是基于QQ小程序实现的。
QQ一直在围绕群这个社交场景深挖,做出了很丰富的群聊体验。
浪漫微信与务实的QQ殊途同归
张小龙解释微信“拍一拍”时还说了一点:“拍一拍,像蚂蚁一样打招呼”,这个大家都没有关注到,我特意去查了下,为什么张小龙要说这话?原来,两只蚂蚁见面都要打招呼:
原因我直接照搬网上的:
蚂蚁触角上分布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蚂蚁主要依靠它们来辨别气味,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蚂蚁见面都要认证对方的气味,来判断是不是自己人,因为每个蚂蚁群都有自己的气味。
一个小小的拍一拍,就有“传递信息、判断自己人、群的共同气味”诸多内涵……在我看来这本身就非常有趣,也是张小龙以及微信产品一贯以来的“产品经理的浪漫”,另外一个流传甚广的微信梗是,启动画面为什么近十年都是现在这样的,从来不变?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解读过: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用哈苏照相机在4万5千公里外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的官方编号是:AS17-148-22727,俗称“蓝色弹珠”(The BlueMarble)。“孤独地远眺人类的家园”,真的很酷啊。
不只是启动画面和拍一拍,在微信这款产品上,很多地方,我们都是可以看到张小龙式产品情怀,一种独特的产品经理式浪漫,当然,情怀与浪漫背后是做产品的功力,微信承载的功能与服务到了今天这么丰富的程度,依然不会显得臃肿,十分简洁好用,而且微信上有大量的影响整个互联网的创新玩法,比如朋友圈、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等。
有人给微信几十个建议,微信不为所动,是因为微信有自己的想法,微信服务11亿用户,需求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在 2019 年的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张小龙说“我每天都听到这些声音,都习惯了。在中国,每天有 5 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有 1 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在众多需求中平衡与取舍,微信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微信要保持成年人的克制,而这份克制里蕴藏着它对自己用户的温柔与独有的浪漫。
QQ功能迭代更加迅速 ,跟微信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每次版本更新都有几十个功能点(微信每次更新都相对少),显得更加进击一些,特别是在年轻化与方便用户的功能上,活跃得像是精力旺盛的小孩,这份活跃里包含着年轻用户的旺盛的表达欲与蓬勃的精力。
你不只是可以给聊天对象发红包或者转账表达爱意,也可以赠送虚拟礼物,花小钱达到示爱的目的,虚拟礼物,大叔阿姨可能无法理解,却是年轻人的最爱。
再比如“抖一抖”这个功能,到了移动端变为“戳一戳”,互动方式动效更丰富更好玩,目的无非是要符合年轻一代喜欢新鲜感和追求个性有趣的喜好,特别是「666」「放大招」「比心」这样的互动效果,都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
因此可以说,面向成年人的微信一直有一种“产品经理式浪漫”,而专注年轻社交的QQ则一种有一种“产品经理的务实”,不论什么风格,最终都殊途同归,都是要让自己的用户的社交变得更方便有趣,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连接,不论是点对点还是群。
说到底,社交应用核心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人与人的连接效率,不管是QQ还是微信都在帮助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用户找到更多心灵相似的人,找到更多沟通的契机。QQ已有20+岁,微信已接近10岁,不论是微信的 “拍一拍”还是QQ的“戳一戳”,都曾引发热议,这表明它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它们已化作我们生活的日常。
所以,你真的明白了微信“拍一拍”的用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