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银行理财一起哭:赚钱时“小步慢走”,亏钱时“大格跳水”
我是一个买完银行理财后,个把月都懒得去看一眼的人,因为预期稳定,因为我虽然也明白这玩意儿不保本,但总觉得“亏的概率很小”,以及“就算亏也亏不到哪儿去”,于是淡定,随便它怎么整。
直到我的XX银行理财师从上个礼拜开始就不停打电话给我,我不接也锲而不舍,然后终于在今天接通了。我以为他又要推我什么他们佣金比较高的信托产品了,结果,他在那头自顾自一通对近期债市的情况分析,附加各种宽慰话术告诉我“只是暂时的”。
我立马警觉了,不对头!上一次他这么叨叨,还是今年3月份,彼时银行理财也是跌,而这次,他显然是更叨叨叨叨了。
于是我赶紧打开理财账户盈亏记录,看到了这个景象:
我的这个篮子里,全部都是“稳健型”的、最高不过是R2级别的银行理财,也有本事6天亏出4000块——银行理财能在这么短时间里亏4000,确实有点稀奇了!
债市为啥跌成狗?
我的理财为啥连日亏?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债市跌成狗。
我这买银行理财的那已经算是小风小浪的了,买了债基的小伙伴这两天肯定感觉更明显。“愉见财经”算了一下,上周至今天,大约九成的中长期纯债基都是净值回撤的。
对,这就是债市,我一交易员朋友说它渣起来可能也不亚于股市了。赚钱时“小步慢走”,亏钱时“大格跳水”,几个月的收益可能几天就给你抹平了。
贴张10年期国债期货指数,看这个月以来的12个交易日,就已经一叶知秋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要说原因是啥呢?这么个跌法,显然不是基本面一周内突变了对吧?那就是情绪呗——用国泰君安研究观点的话说:“来自于对于中期维度的预期出现明显变化,空头情绪的集中宣泄。”
预期咋变了?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合力推挤了这场债市大跌?我们综合了“寒飞论债”、华创固收、国泰君安的分析,给大家总结了以下这么几个原因:
其一,全球层面。全球流动性边际放松拐点,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预期,已经从“加速加息”到“放缓加息”。
其二,国内影响市场情绪的最新政策。一是国内防疫政策基调走向“优化”;二是“16条新政支持房地产”。
其三,资金层面。近期资金中枢边际抬升,月初后宽松幅度暂不及市场预期,资金面由松趋紧了。
其四,风险偏好层面。不管是境内境外吧,风险偏好似乎又起来了。
所以你们看,美元指数跌了,而老被人们担心要崩要崩的美股,竟然又大涨了。美元指数下去了么,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对美元,都是快速反弹的,同时欧洲股市也企稳反弹;我们的A股也做好了“W底”的第二个尖尖头,再次触底反弹了。
我们都知道,股债经常性会形成“跷跷板”,有时候股市上来了,债市就下去了,我看这次就挺明显的。
其五,交易层面。放大上述所有影响的,还有恐慌情绪造成的踩踏。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因为靠近年底了,机构们产品赎回的抛压也比较大,还有比如券商自营盘等绝对收益的资金,在面临波动时会选择“落袋为安”,快速降低仓位和久期。
于是在市场里,你润我润大家润,就会推动“净值管理赎回潮”。
近年来发生过这种“赎回潮”的有三次,一次是2020年年中,一次是今年3月份,一次是现在。回头想想,嗯,果然这三个时间“愉见财经”都在码字,向大家解释银行理财肿么了。但反过来又想,前两次似乎也是恐慌一阵子以后,市场就又恢复平静了。所以情绪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这次别影响整体利率趋势,就好。
此外,就情绪而言,国泰君安分析里观察到,从9月份开始,市场其实已经表现出较为明显“对利好钝化,对利空敏感”的特征。我理解为呢,就已经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到了最近这一周,算是集中释放了。
后面咋整?
后面咋整?就我们这些小散而言:
一则,如果有产品正好到期,我个人的操作是先取走、这期先不复投了,过了这个风头,再买吧。本来买这些产品,我也就没指望赚什么大钱,只求安稳,所以不妨等阵子确定安稳了,我胡汉三再回来了。
不过,很多银行理财、或者定开债什么的,是有期限的呀,现在反正也赎回不了,等到可以赎回了,债市又复原了,还是会涨的。
二则,如果有些朋友配置债基或是银行理财,本就是计划长期持有的,是为资产配置做一个防御性的板块的,那我觉得就忽略短期波动吧。咱们把收益曲线拉长到3年5年去看,会发现这样的波动,其实只是一些不影响大趋势的小插曲。
最后说债市整体,是否会就此进入熊市?“愉见财经”看了一圈机构观点,基本上,短期偏空,但长期并不悲观。
比如国泰君安,在2020年5月份,是果断提出“债牛结束,建议有序撤退”的,但在这一次,他们并没有下这样的判断。原因是,这次和两年多前很不同,经过疫情三年和地产大周期下行的冲击后,经济恢复至正常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
要我说啊,这债市的情绪,和“愉见财经”上一期《市场永远在定义预期差》写的股市的情绪是一样儿一样儿哒,都是那句,“市场在定义预期差”。现在就是情绪一动,预期一动,价格就过敏、先动、有时还会超调,但基本面真能有那么大变化吗?不会啦。并且,在基本面出现实质复苏信号之前,即使按央行跨周期的思路看待货币政策,大概率也不至于这么快转向收紧。
淡定,淡定哈~
重要提示:以上内容不对任何人形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盈亏您自负,反正,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