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很多的家长觉得:兴趣吗?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要是孩子真没兴趣,我培养还来不来得及呢?怎么会毁掉呢?
没错,看到本期主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事实上,学习兴趣是人的本能,每一个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会缠着父母问这问那,家长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们马上会问下一个问题。
孩子:“妈妈,为什么鸟儿能在天上飞?“
妈妈:“因为鸟要有翅膀啊!“
孩子:鸟有翅膀,为什么我没有呢?“
妈妈:”嗯,因为你是人类呀“
孩子:”为什么人类就没有翅膀呢?“
妈妈不耐烦地说:”哪儿来的那么多为什么呀?“
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有时候让家长都头疼,如果孩子能保持这份最原始的好奇心,那么孩子的一生都会热爱学习,根本不会出现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
遗憾的是,孩子上学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求知欲,破坏了他们对学习最原始的兴趣。比如:教育这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涉及到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问题,是我们不能主导的。但是涉及到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的问题,我们却可以避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家长的哪些教育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
说到学习兴趣,我们首先要了解兴趣的三个阶段:
兴趣,乐趣,志趣。
兴趣:是对一件事情是否有感觉,是否想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做事的冲动感。
乐趣:是能去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
志趣:是一个人不仅能把一件事做好,还能把它做到最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就算面对巨大的困难也会为之努力和奋斗。
当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为乐趣时,家长几乎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不过,家长的有些言行会破坏这个转变过程。
“你们家果果学习好是因为聪明,我们糖糖不行,好笨的”
请各位家长仔细回想一下,在对待孩子学习问题上,您是否有过下面这些行为?
行为一: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孩子:“妈妈我想吃寿司“
妈妈:“吃什么吃呀,考得这么差“
家长过分看重成绩,会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变得很被动,对学习很难再产生兴趣。从孩子的内心来看,他们并不十分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更在乎家长对分数的反映。
总结,家长如果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会让孩子认为上学和考试是为了家长,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行为二: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妈妈:“你看人家果果学习多认真,你就不能多向人家学学“
有些家长获取认为这样的比较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的学习,可事实上,无论家长出于何种动机,在他说出: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会产生三种反应。
1、安全感丧失。因为父母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
2、我不被父母接受,成为别人才是好的。
3、父母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
家长如果只是偶尔一次说这样的话,兴许对孩子的学习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但经常这样说的话,无疑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
甚至会消极地认为,反正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了。
总结,家长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容易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学习兴趣。
行为三:家长本身从不学习。
很多家长回家后就只顾看电视,玩手机,很少去看书、学习,这种没有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觉得:大人就是好,下班就能看电视,我下学了还得写作业。
慢慢的孩子会认为学习、看书就是件苦差事。
总结,家里没有学习氛围,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没有乐趣。
行为四:不恰当的言辞。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会故意说出一些刺激人的话。比如:“我看你这次考试肯定考不过果果”“我猜你这一次一定没有上次考得好”这样的话,固然有可能激励到孩子,但同时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就算想激励孩子,家长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出口伤人的激励要不得。
总结,激励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