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怎么形成的 胆汁成分失调淤积胆囊病变
提到胆结石,就得从肝脏分泌胆汁说起。原来胆汁并不是由胆囊分泌的,而是肝脏的产物。胆汁中含有很多种成分,比如说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等。虽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不能分解任何的食物,但胆汁可以将大块的脂肪乳化为小脂肪滴,对于脂肪的消化十分重要。要是胆汁失调的话就会形成胆结石,具体介绍如下!
胆结石怎么形成的?
肝脏并不是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制造胆汁,而是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持续分泌,每天的产量有800–1200毫升。而胆囊的作用就在于存储和浓缩肝脏分泌的产品。生理情况下,不吃饭的时候,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胆囊浓缩并储存起来以备使用。胆囊就像一个仓库,一旦产品成分的比例不对、过分淤积或者仓库本身出现了问题,胆汁就容易在此形成胆结石。
1、与肥胖、运动量少有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2、与胆囊的慢性炎症有关。
3、喜食甜食、高脂肪类食物等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汁比例失调、胆固醇呈饱和状态。英国医学家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
4、胆固醇的代谢失调: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及高脂肪或患者,其血中胆固醇含量均增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此时若胆汁淤积,胆盐减少,则极易形成结石。
5、盲目节食、不食早餐:报道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患结石,与长期进食不规律、胆汁浓缩有关。
6、腹部术后因禁食,胆汁淤积,久之可形成结石。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胆结石?
胆结石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汁淤积以及胆囊病变。
1、胆汁成分比例失调
胆汁是由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组成,正常情况下各个成分配比得当,溶质均处于溶解状态。一些喜食甜食、高脂类食物的朋友容易导致胆汁比例失调,产生胆结石。
此外,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和血脂异常的患者,其机体的胆固醇代谢异常,造成血胆固醇含量偏高,也容易产生胆结石。
2、胆汁淤积
曾经有报道称,饮食不规律,甚至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会患结石。
如果不吃早饭,肝脏分泌的胆汁从前一天晚饭结束7点钟开始积存,至次日中午12点午饭才开始排放,历经18小时的浓缩,胆汁已经非常浓稠,析出的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
胆结石还与肥胖、动量少有关,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胃肠动力的必要条件。
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导致肥胖者血液中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明显增高,使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的状态。因此胆固醇容易析出、沉淀、形成结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很多朋友不喜欢外出运动,常有静坐习惯,这就使得胆囊收缩力下降,胆道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细菌更加易于繁殖。此外,每天不运动,胃口也会变得不好。但运动后立即进食或饭后立即运动,也都是不可取的。
3、胆囊病变
胆囊的慢性炎症将会影响胆囊浓缩、排出胆汁的功能。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大多都伴有胆囊结石,俗称“胆石症”,久而久之还有患上胆囊癌的风险。
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胆结石的高发人群特点可以概括为4F:肥胖(Fat,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女性(Female,活动量小,易发胖)、多次生育(Fertility,生育时内分泌环境较复杂)以及40岁(Forty,衰老,体力活动减少)。
胆结石的危害有哪些?
1、胆结石容易引起嵌顿,引起剧烈的绞痛;
2、胆结石容易阻塞胆囊以及胆管等胆道系统,引起感染,严重者可引发中毒性休克;
3、当急性胆结石发作时,结石落到了胆总管内,造成胆汁反流,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4、结石阻塞部位发生急性感染,胆汁淤积,肝脏的功能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如何预防胆结石?
1、在平时生活中不管多么忙碌都要记得吃早饭,因为经过了一晚上的空腹,早上再不吃东西,空腹时间就会太长,胆汁分泌和排出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就会形成胆结石;
2、我们不但要吃早饭,还要吃健康、干净的饮食。如果饮食不健康、不干净,让含有蛔虫的食物进入到身体内,会引起胆道梗阻,除此之外,蛔虫的产物也容易形成胆结石。
我们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坚持锻炼、控制体重、定期正规医院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有腹部疼痛、寒战、高热等不适感,及时去医院就诊。
总结: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导致胆汁分泌紊乱,胆汁内有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且遗传因素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是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