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冲剂与煎剂哪个好 中药冲剂效果怎么样
我们平时生病去开药的话,一般医生都会开中成药或者中药冲剂等等,最多可能开一些中药配方颗粒,这些剂型在食用的时候都会比较方便,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中医会开煎剂,需要自己将中药煎煮之后再用。那么,中药冲剂和煎剂哪一种更好呢?
1、冲剂更加规格
(1)个人觉得冲剂等于或略好于煎剂,前两者远比代煎要好,煎剂做成冲剂这种现代制剂的主要目的就是便携和便于服用。
(2)冲剂:做成制剂的头一步就是提取浓缩,这个提取的水量是按比例定量的,然后浓缩的过程是减压浓缩,像我们基本都是保持-0.07的真空度,这个时候的药液温度就是在70度 不会发生高温破坏成分的问题。做成冲剂 制粒的时候,辅料的添加也是定量的,包括最后的烘干,包装,以及成品的各种性状,有效成分检测,整个生产环境跟流程有类似GMP 的院内制剂室版本的GPP 限制,质控可以把握。
(3)煎剂:至于煎剂,首先就有一点,你拿到手的饮片质量如何,有效成分含量怎样不好说,药材的稳定性是个问题,至于代煎可能并不是很好。所以煎剂唯一的不好就是对于草药本身不好掌握,而代煎更加不知道会煎成什么样。
(4)总体来说,流程品质可控,成分含量明确,便携易服,这些都是冲剂的优势。所以谁好谁不好,这完全看你从何角度去审视了。
2、产生药效差别
(1)第一,给药方式和途径。举个例子,是否经过肝肠循环,如果经过的话一部分有效成分会被人体代谢掉的。
(2)第二,单位体积下有效成分的含量。
而就冲剂和煎服来说,给药方式和途径是一样的。这点是毋庸置疑。那么,只需就含量来考虑了。而问题就来了,怎么客观地比较含量?
首先,中药冲剂的统一质量标准不完善,各企业之间产品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无法统一冲剂之间的效果。
第二,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时间太短,现有研究手段的效率比较低,很多有效成分是还没来的及被了解认识和了解。也就是说有效成分了解不全面,仅凭现在已知有效成分无法说明效果。
3、中药配方颗粒
(1)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的中草药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最后制成颗粒的形状。一般的中药材都可以制成配方颗粒。目前最常用的就有400多种,基本能适应临床处方的需求。
(2)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必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即可,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用量少、易调剂、携带方便、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等优点。它尤其适合经常住校、出差、或异地读书、工作的人服用。不过,颗粒剂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有的颗粒溶解度较差,有的价格偏高等。
(3)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颗粒剂有两种:一种是单味中药装一小袋,服用时根据处方具体要求,将不同小袋组合起来;另一种是先将中药颗粒按处方搭配好,然后包装成袋。
4、怎么冲泡颗粒
(1)颗粒剂冲泡十分方便。如果是单味小包装,就将处方规定的小袋中药一一撕开(此为一日量,需分两次服),倒入一个较大容器里,加热水约300~500毫升,充分搅拌。如果是已经混合好的包装,就更方便了,取出一袋,加热水约200毫升左右冲泡即可。
(2)冲泡水温一般在80℃~100℃。如果药放凉了,最好加热后再喝。加热可采用微波炉、烧煮等。
(3)如果颗粒不能完全溶解,在杯底有沉淀,可在冲泡前先用热水将颗粒浸没,半个小时后再添加热水搅拌。实在不能溶解的,最好晃动杯子,将中药沉淀和水一起喝下去。无需反复放置火上煎熬。
5、怎样服用储存
(1)特别提醒的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一样,一般每日服两次。早餐和晚餐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服用较好。这段时间胃内食物逐渐排空,进入小肠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此时喝下中药汤液,就如同进入一个“过道”,减少了胃内逗留时间,避免了可能引起的胃部不适。有些患者,将应该一天内分两次服的量一次喝下去,这样也会让胃受不了。
(2)不同人群服用方法也不相同。老年人夜晚解手次数较多,可将晚上的用药时间改在午餐之后。如果是学生或上班族,建议将颗粒剂随身携带,按时冲泡。不宜空腹或随早餐一起匆忙将药喝下,否则很可能会造成胃部疼痛或药物吸收不完全。给儿童服用颗粒剂,家长可以将药冲泡得浓一点,量少一点,待服完后再喝定量温水稀释。如果孩子觉得味道太苦难以下咽,也可在药液中放一些冰糖调味。
(3)服药期间,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药物发挥功效。
(4)如果还剩下多余的颗粒剂,只需放在阴凉干燥处即可,不必放进冰箱。包装袋打开后应该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中药颗粒会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