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儿童鼻出血
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所以我们在秋冬季节会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特别是身体体质比较差的人,在秋冬季节可能还会有流鼻血的症状,比如很多小孩子就会有,还有的小孩子也可能不是因为天气的原因。那么,一般小孩子流鼻血都是什么原因呢?
1、鼻出血的原因
1.鼻腔炎症:过敏性鼻炎因为粘膜高度水肿,揉鼻子时会导致黏膜互相摩擦出血。鼻窦炎的分泌物积聚在鼻腔、鼻前庭,引起痒、干痛等不适,因儿童不会擤鼻涕,而经常用手挖鼻而致鼻出血。
2.外伤:儿童天性好动,跌倒撞伤常引起鼻部出血,另外,有些小孩喜欢挖鼻常导致鼻前庭糜烂而出现粘膜糜烂渗血。
3.发热:发热常导致鼻粘膜干燥微血管破裂出血。
4.鼻腔异物:儿童常常不慎把玩物、纸团、果皮、瓜子等塞入鼻腔继发感染,引起粘膜糜烂出血。
5.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鼻出血。
6.风湿热。
2、鼻出血检查方法
1.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粘膜的状态,中鼻道有无脓涕,可以判别是否有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检查鼻腔有无异物残留;明确出血部位。
2.电子鼻咽镜检查:可观察鼻腔深部有无出血性病变、赘生物、异物。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出凝血时间测定,明确有无全身可爱染疾病,排除基本血液疾病。
3、鼻出血的治疗
1.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1%麻黄素收缩鼻黏膜和鼻腔血管,可有效减轻和治疗鼻出血。
2.指压止血法:如出血量小,可让病人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病人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人用嘴呼吸。同时在病人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3.压迫填塞法: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不要松松填塞,因为填塞太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再继续捏住双侧鼻翼10分钟左右,即能止血。
4.如果出血仍不能止住,需送医院救治。
5.对因治疗:明确引发鼻出血的病因,治疗原发病,杜绝再次鼻出血。儿童最常见的鼻出血病因就是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需正规治疗。
4、鼻出血的预防
1.控制剧烈活动,避免鼻外伤:小孩鼻出血除了鼻腔局部炎症所致以外,剧烈活动也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者导致鼻腔发痒。小孩挖鼻腔也容易引起鼻出血,除了避免剧烈运动之外,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抠挖鼻孔。
2.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煎炸肥腻食品,多吃新鲜蔬果,并注意补充水分。可服用银花、菊花、麦冬等加以预防。
3.预防呼吸道急可爱染性疾病: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或腮腺炎等传染病,很容易导致鼻黏膜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此,预防鼻出血,呼吸道疾病也不可忽视。
4.清洁鼻腔和滋润鼻腔粘膜:建议使用生理性海洋水清洁护理鼻腔。建议使用雾化状定量微喷恒压式的罐装生理性海洋水,避免不正确鼻腔冲洗引发中耳炎。使用生理性海洋水清洁护理鼻腔可以滋润鼻腔粘膜,防止鼻腔粘膜过度干燥出血;可以物理性清除鼻腔内积聚的血痂和脓鼻涕干痂,防止上述痂皮造成二次损伤,并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粘膜水肿,清除鼻腔内积聚的过敏原和炎性介质,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5、宝宝流鼻血怎么办
1、指压法止血
宝宝流鼻血时,让宝宝先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压住宝宝两侧的鼻翼,压向鼻中隔部,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止血时,应耐心安慰宝宝不要哭闹,并张大嘴呼吸,头稍向前倾,尽量将从鼻咽腔咽到口腔的血吐出,这样既可以知道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避免将鼻血咽进胃里,刺激胃部引起腹痛及呕吐。
2、填塞法止血
用无菌棉球粘上云南白药,塞进鼻孔,或用止血海绵填塞。同时,在鼻梁或颈部两侧大血管处放上冷水浸湿的毛巾做冷敷,使血管遇冷刺激而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此时需注意观察咽部,若咽部有血向下流,说明鼻出血没有止住。
3、局部治疗止血
如果宝宝出血量较大,有面色苍白、出虚汗、心率快、精神差等出血性休克前兆症状时,应采用半卧位,同时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鼻出的部位及血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处理。若此处反复出血可用冷冻、微波及化学药品进行局部治疗。较少量的鼻出血也可用含1%麻黄素的滴鼻剂滴鼻,通过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4、止血正确姿势
流鼻血时让宝宝低头(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忌把头仰着。仰头的时候,前鼻孔流出的血液就会畅通无阻地流向后鼻孔,再经后鼻孔流向口腔,这样,血液不容易凝固成块,难以止血。
5、按病因止血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即便出血被止住了,也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出现鼻出血。
鼻出血的治疗要从病因着手,如果是各种鼻炎引起的鼻出血要先治疗鼻炎;外伤或鼻异物引起的鼻出血就要处理外伤,取出异物;如果是全血性疾病引起鼻出血,如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血液病,包括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则要针对这些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