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每逢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甚至涂饮雄黄酒,那么到底端午节涂饮雄黄酒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涂饮雄黄酒有什么意义
1、在古代的中国,到了端午都有着涂饮雄黄酒的习俗。在古代人认为,雄黄酒有着可避邪驱瘟的作用,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所以喝雄黄酒使必须要慎用。
2、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3、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4、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什么是雄黄酒
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雄黄,也称鸡冠石,是一种单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矿石(化学成分为AsS),多数为橘红色半透明的结晶体,不导电,硬度为1.5~2,比重为3.6,晶面有漂亮的光泽。砷是剧毒物质,毒性极大,人如果误服,5~50毫克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达到60毫克以上可致死。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便中带血,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雄黄在工业上主要用做提炼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和制造颜料、焰火、玻璃等工业品原料。
中医药学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由于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之说。由次可见,人们不仅不应自制雄黄酒,就是含有雄黄的药品,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雄黄酒酒喝不得,端午节的时候,劝君勿进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