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贝发起的首部聚焦投影机亮度的标准于4月4日正式发布实施
摘要3月17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会议,由5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听取了该标准的汇报工作,并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一
3月17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会议,由5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听取了该标准的汇报工作,并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4月4日起,《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团体标准面向全行业正式发布实施。
近年来,随着投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智能投影凭借其大屏、互动、智能、便携、护眼等竞争优势,成为家用消费市场的新宠。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达到617.8万台,同比增长28.6%。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逼近千万台。
亮度虚标严重,现有标准落地实施混乱
智能投影行业在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市场乱象频出。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2022年10月发布的智能投影产品质量抽样测试结果显示,作为消费者选购投影产品的核心技术参数之一的光输出(亮度)指标,存在较为严重的标识混乱、虚标、不达标等问题。
受益于半导体固体发光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LED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器在投影设备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之前标准定义的亮度测试方法主要基于传统灯泡光源产品,目前在落地实施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光输出和亮度标称混乱。各投影机品牌针对光输出和亮度的说明不一致,存在多种标称方式,如ANSI亮度、ANSI流明、ISO流明、光源流明等。
二、亮度测试白场画面的色坐标未明确,特定模式的亮度测试无法真实度量消费者的观影体验。基于三基色的固体发光芯片的光源,可以通过调整三基色光源的占空比来调整白平衡色坐标,投影产品加大白场中的绿色波段成分的占比可以大幅度提高亮度指标。所以,厂商往往会选择在特定测试模式下调整画面颜色,从而获取更高的亮度检测结果。但在对应的特定模式下,消费者是没有正常的观影体验的,这会误导消费者的选购决策。
三、亮度指标要求未明确。现行国标中对于亮度的指标要求提到,厂商需同时给出批量产品的平均值和产品的下限值,其中下限值为平均值的80%;但实际上,部分品牌商在宣称时,并未标明产品的亮度标称平均值或最低值。
首部专门规范投影机亮度标准的意义
2022年9月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批准立项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编制工作,并于11月组建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组由当贝发起,极米、坚果、峰米、小米、海信Vidda、BOE、橙子科技、知麻、石头科技、创荣电子、瑞格尔、轰天炮、安华光电、光峰科技等十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平台商京东、天猫,市场调查机构洛图科技等共同组成。
2022年12月8日、2023年2月16日,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线上、线下两次讨论会议对标准讨论稿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完成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一个月的公示期结束后,工作组对在此期间征集到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最终形成送审稿。
《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投影机亮度的团体标准,范围覆盖了当下主流的液晶(包括单片式液晶1LCD和三片式液晶3LCD)、硅基液晶(LCoS)、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方式的投影机。在以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的前提下,该标准提出了投影机光输出值的另一种表征和标识方式——“CVIA亮度”,并对其在定义、技术要求以及测试方法上进行了统一说明和规范。
CVIA亮度标准和ANSI标准有什么区别?
1、公信力
CVIA亮度标准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联合国内投影市场头部品牌当贝、平台商、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编制,是全行业公认且共同监督的团体标准。
2、适用范围
CVIA亮度标准适用范围覆盖了当下所有投影机产品,ANSI标准则诞生于传统的灯泡投影仪时代。
3、色温标准
CVIA亮度标准规定了投影机测试色温范围为6000K-18000K,更符合亚洲群体的观影色温需求,ANSI标准并未对色温作出明确要求。
4、色坐标标准
CVIA亮度标准要求色坐标需保持在CIEI976均匀色彩空间且满足特定的色偏差值。CVIA亮度标准更严格、色彩范围广更准确、还原度更高。
5、亮度指标要求
CVIA亮度标准明确规定投影机的CVIA亮度不得低于产品标称光输出值的80%。
《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当贝作为发起方,已经率先实施,极米、峰米、小米、大眼橙、海信Vidda、知麻等品牌也陆续依据该标准实施。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讲到,该标准为国内甚至国际上,首部专门针对投影机亮度方面的行业规范,提出了该项重要性能指标治理的中国方案,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意义。标准制定过程中各企业的广泛参与,也表现了中国企业对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尊重和保护的决心。
协会期望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方向。接下来,协会将在今年年中继续开展智能投影仪性能评估和质量调研工作,公开发布产品抽样测试报告,推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和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规范化、标准化、良性化的氛围,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随着投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智能投影凭借其大屏、互动、智能、便携、护眼等竞争优势,成为家用消费市场的新宠。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不含激光电视)销量达到617.8万台,同比增长28.6%。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逼近千万台。
亮度虚标严重,现有标准落地实施混乱
智能投影行业在保持高位增长的同时,市场乱象频出。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2022年10月发布的智能投影产品质量抽样测试结果显示,作为消费者选购投影产品的核心技术参数之一的光输出(亮度)指标,存在较为严重的标识混乱、虚标、不达标等问题。
受益于半导体固体发光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LED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器在投影设备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之前标准定义的亮度测试方法主要基于传统灯泡光源产品,目前在落地实施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光输出和亮度标称混乱。各投影机品牌针对光输出和亮度的说明不一致,存在多种标称方式,如ANSI亮度、ANSI流明、ISO流明、光源流明等。
二、亮度测试白场画面的色坐标未明确,特定模式的亮度测试无法真实度量消费者的观影体验。基于三基色的固体发光芯片的光源,可以通过调整三基色光源的占空比来调整白平衡色坐标,投影产品加大白场中的绿色波段成分的占比可以大幅度提高亮度指标。所以,厂商往往会选择在特定测试模式下调整画面颜色,从而获取更高的亮度检测结果。但在对应的特定模式下,消费者是没有正常的观影体验的,这会误导消费者的选购决策。
三、亮度指标要求未明确。现行国标中对于亮度的指标要求提到,厂商需同时给出批量产品的平均值和产品的下限值,其中下限值为平均值的80%;但实际上,部分品牌商在宣称时,并未标明产品的亮度标称平均值或最低值。
首部专门规范投影机亮度标准的意义
2022年9月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批准立项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编制工作,并于11月组建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组由当贝发起,极米、坚果、峰米、小米、海信Vidda、BOE、橙子科技、知麻、石头科技、创荣电子、瑞格尔、轰天炮、安华光电、光峰科技等十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平台商京东、天猫,市场调查机构洛图科技等共同组成。
2022年12月8日、2023年2月16日,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线上、线下两次讨论会议对标准讨论稿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完成了《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一个月的公示期结束后,工作组对在此期间征集到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最终形成送审稿。
《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投影机亮度的团体标准,范围覆盖了当下主流的液晶(包括单片式液晶1LCD和三片式液晶3LCD)、硅基液晶(LCoS)、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方式的投影机。在以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的前提下,该标准提出了投影机光输出值的另一种表征和标识方式——“CVIA亮度”,并对其在定义、技术要求以及测试方法上进行了统一说明和规范。
CVIA亮度标准和ANSI标准有什么区别?
1、公信力
CVIA亮度标准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联合国内投影市场头部品牌当贝、平台商、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编制,是全行业公认且共同监督的团体标准。
2、适用范围
CVIA亮度标准适用范围覆盖了当下所有投影机产品,ANSI标准则诞生于传统的灯泡投影仪时代。
3、色温标准
CVIA亮度标准规定了投影机测试色温范围为6000K-18000K,更符合亚洲群体的观影色温需求,ANSI标准并未对色温作出明确要求。
4、色坐标标准
CVIA亮度标准要求色坐标需保持在CIEI976均匀色彩空间且满足特定的色偏差值。CVIA亮度标准更严格、色彩范围广更准确、还原度更高。
5、亮度指标要求
CVIA亮度标准明确规定投影机的CVIA亮度不得低于产品标称光输出值的80%。
《投影机光输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当贝作为发起方,已经率先实施,极米、峰米、小米、大眼橙、海信Vidda、知麻等品牌也陆续依据该标准实施。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讲到,该标准为国内甚至国际上,首部专门针对投影机亮度方面的行业规范,提出了该项重要性能指标治理的中国方案,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意义。标准制定过程中各企业的广泛参与,也表现了中国企业对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尊重和保护的决心。
协会期望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可以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方向。接下来,协会将在今年年中继续开展智能投影仪性能评估和质量调研工作,公开发布产品抽样测试报告,推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和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规范化、标准化、良性化的氛围,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