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的“明” 为何被写成了眀?康熙在暗讽大明有月无日?

2024-03-13 09:00:05 生活妙招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在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或者谣言,说的清朝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为了避讳前朝的国号,故意将“明”字写成了“眀”,以此来讽刺前朝有月而无日。这种情况在各种地方都可以看见,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的牌匾上写的就是眀,而非明。争对这种谣言,最有力的反驳的证据就是,在清朝有一个名为“正大光明”

在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或者谣言,说的清朝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为了避讳前朝的国号,故意将“明”字写成了“眀”,以此来讽刺前朝有月而无日。这种情况在各种地方都可以看见,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的牌匾上写的就是眀,而非明。

争对这种谣言,最有力的反驳的证据就是,在清朝有一个名为“正大光明”殿的地方,殿内所悬挂的“正大光明”四字牌匾中所写的“明”就是“明”。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康熙怒斥群臣之后,那块“正大光明”的牌匾升起来的场景。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并不是康熙年间就有的,这四个字其实是康熙的儿子雍正亲手所书的。

而在一些清朝的民间建筑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明”都被写成“眀”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排除这是文字狱,避讳之类的东西在作祟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将“明”写成“眀”的做法呢?其实,在最早的时候,“眀”字就是“明”的古体写法,它的另一个意思是“看,视”,后来人们才将这两个字合并了起来。王献之的《洛神赋》,蔡襄的《山堂诗帖》以及更多的一些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情况。在古代,对文字的增笔或者减笔都是常有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错别字。

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将自己的大明王朝和过去的“小明王朝”加以区别,他们就在自己的“明”字中加了一笔,将大明变成了“大眀”、

在太平天国时期,起义军曾将明孝陵中的石碑尽数毁掉,当时同治皇帝让曾国藩主领修复明孝陵的相关事宜,原本修复的预算为20万两白银,但是清朝当时是真的拿不出这些钱了来,曾国藩只花了700多两银子就将明孝陵草草修缮了一番,也就是说,如今我们看到的“眀孝陵”等一些碑其实都是曾国藩修复的。

关于把“明”写成“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风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眀”字古已有之,但是什么时候写成“眀”,什么时候写成“明”呢?古人注重风水,在他们眼中,“明”是属于阳的,但是陵墓属于“阴”,为了符合五行阴阳的法则,所以古人才会在“明”字中加上一个横,让它变成“眀”,这样阴阳就不违背冲突了。明孝陵这样的地方更是如此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