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张尧佐是谁
张贵妃得宠后,一直想提拔自己的亲戚,而张尧佐便是其中一位。历史上,张尧佐是真实存在的,他是温成皇后的伯父,所以早期仕途之路比较顺利。当时有一个名叫“错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就和张尧佐以及冯京有关,那下面也会跟大家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剧中张尧佐和正史上的他是一样的吗,张尧佐最后结局怎么样了?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张尧佐是谁
在《清平乐》中,官家因为宠爱张贵妃的缘故,想要给张尧佐升官,不过被群臣劝阻了。这位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什么人,为什么能够得到官家的器重?
其实张尧佐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官家看在张贵妃的面子上想要给张尧佐升官也是真的,只不过,朝中有像包拯这样直言敢谏的言官从中劝阻,最后不了了之了。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张贵妃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伯父张尧佐偶尔会照顾她们母女。张贵妃成为宋仁宗宠妃之后,她的家族中所有跟她沾亲带故的人都被加官进爵了。张贵妃的父亲虽已不在人世,但是宋仁宗还是追封他为正一品中书令,以及从一品清河郡王。张贵妃的生母曹氏被封为齐国夫人。除此之外,张贵妃的伯父、兄长、以及堂兄弟们,也都被封了官职。张贵妃伯父年纪大了,他先后被宋仁宗封为正六品太常少卿,以及宣徽南院使,死后被追赠为正一品太师。
张贵妃得宠之后,便恃宠而骄,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门第,她很喜欢给宋仁宗吹枕边风,让他提拔自己的母家亲戚。宋仁宗后期因为宠信张贵妃,的确也做出了不少糊涂的决定。他曾任命张贵妃伯父张尧佐为户部侍郎,后来觉得不够,又任命他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他对张尧佐的提拔和重用,也在朝堂上引起一片非议。
以包拯为首的一众言官认为,宋仁宗重用贵妃伯父的行为会使他“陷于私昵后宫之过”,台谏官们也纷纷上劄子请求罢免张尧佐三司使的职位。张尧佐明白人言可畏,便主动辞去宣徽、景灵使两个职位,宋仁宗顺水推舟,欣然应允。
张尧佐和冯京关系
冯京是宋仁宗时期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前途无限,朝中许多官员都争先恐后希望能够把女儿嫁给他。而张尧佐是当朝张贵妃的伯父,他希望冯京能够娶自己的女儿,《清平乐》中也有提到过这一段,张尧佐为了让冯京做女婿,还把他绑到了自己家中。“错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也是跟这两个人有关,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讲这个典故的出处吧。
文人在宋朝的地位很高,因为北宋是个开放言路的朝代,文官地位提上去了,社会上也因此而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风气,叫做“榜下捉婿”。所谓的“榜下捉婿”,指的其实就是在每次考试放榜后,一些家中有女儿待嫁的人就会等在那里,看看谁中了状元进士的,好抢来给自己家当女婿。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他有个女儿待字闺中,他也希望女儿将来能够嫁给国朝的状元郎。而冯京又是个文采飞扬的人,他参加科考之后,就先后夺得了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张尧佐在得知冯京连中两元之后,他便想要提前拉拢冯京,让冯京娶自家女儿为妻,结果被冯京拒绝了。因为冯京也是个清高的人,他看不上张尧佐的做派。
被冯京拒绝后,张尧佐心中气愤,就在暗中买通了关系,跟最后一轮考试的主考官说,不能够让冯京中状元。冯京知道自己得罪了张尧佐,会有麻烦。很聪明的他便在殿试的时候,将自己的试卷上的名字写成了马凉。所以后来冯京躲过了张尧佐的报复,成功中了状元。这就是“错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这个典故的意思就是张冠李戴,弄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