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诸葛亮为什么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不愿意冒险的原因可以从蜀汉的国家实力来解读。相对于曹魏和东吴来说,蜀汉是三国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国家。曹魏占据了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关陇地区,拥有十个州,而吴国则掌控了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其中荆州和扬州是与曹魏共有的。而蜀汉失去了荆州的几个郡县后,只剩下了益州一片领土。根据当时的官方统计,蜀汉灭亡时仅有28万户、94万人口,而东吴则有52.3万户、230万人口,曹魏的人口则达到了66万户、443万人口。尽管这些数据可能因统计口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偏差,但实力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人口差距直接影响到军事实力。三国的人口与军队规模基本保持一致。曹魏当时的总兵力约为30多万,甚至有说法达到40万。而蜀汉在建国时就遭受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因此可供诸葛亮调遣的人力资源非常有限。南中叛乱平定后,蜀汉吸纳了南中地区的人口,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但即便如此,蜀汉的总兵力也只有6万多,据说后来发展到了10万,但具体数字可能存在一定夸大。而吴国的军队规模最多也只有20多万。换句话说,蜀吴联合起来的兵力仍然不及曹魏。指望蜀汉独自与曹魏对抗,取得胜利的难度可想而知。当然,战争并不仅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少,有人或许会提到刘邦的成功。然而,诸葛亮的北伐与刘邦的战略有所相似,只是诸葛亮没有像刘邦那样的运气。刘邦面对的是一群诸侯,而诸葛亮始终面对的是一个北方实力强大的国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规划的进攻路线是通过汉中直插关中。汉中和关中之间被秦岭隔开,秦岭东西长约800到1000里,南北宽度约200到300里,平均海拔超过2千米。从汉中到关中有五条道路可供选择,包括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和子午道。
然而,诸葛亮放弃了魏延的计划,选择了最远的路线,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这条路线虽然距离遥远,但道路条件较为良好。用诸葛亮的话来说,“走平坦的道路,可以轻易地夺取陇右地区,必然会成功而无虞。”陇西地区离曹魏的统治中心较远,也就是说曹魏在该地区的统治基础相对薄弱,驻军兵力有限。蜀汉可以相对轻松地夺取这些地方。一旦陇西和陇右地区被夺取,蜀汉的综合实力将得到增强,随后可以进一步夺取关中,为将来灭亡曹魏奠定基础。其次,陇西和陇右地区是军事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凉州地区拥有丰富的战马资源,董卓和马腾父子正是依靠这些西凉兵马来统治天下。如果蜀汉能够获得凉州的战马和凉州铁骑的支援,就能够建立与曹魏的虎豹骑相媲美的骑兵部队。
了解了为什么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计划后,可以看出曹魏的快速奔袭能力要远远超过蜀汉军队。例如,司马懿能够迅速击败孟达,就能够看出曹魏骑兵速度之快。而蜀汉的精锐部队被称为无当飞军,是以山地步兵为主的军团。即使魏延真的能够夺取长安,诸葛亮心中也没有把握能够与魏延会合,因为诸葛亮明白,速度是否能够超过敌军的骑兵是一个未知数。这才是诸葛亮否决魏延计划的主要原因,至于担心损失等理由,则有些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