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怪是哪三怪(第一怪——香醋摆不坏,三怪之首便是香醋攻略)
很多人问镇江三怪是什么,镇江三怪可不是指什么怪物,而是指饮食方面的三怪,镇江的饮食是非常有特色的,既然是酿醋的发源地,那么感觉食物都不离开醋这个佐料,很多当地人还喜欢专门专门喝点醋,比如苹果醋什么的。
第一怪——香醋摆不坏,三怪之首便是香醋
恒顺酱醋厂可能是老镇江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了,离它老远时就能闻见空气中氤氲的酸甜。每每春节将至,镇江人延续了几十年的“带着瓶桶打酱醋”习惯依旧没有改变,渐渐演变成了“酱醋文化节”。前几年迁了厂址后,恒顺更是建立了一座香醋博物馆。镇江香醋创于1840年,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嘉奖。
香醋生产采用100多年来的传统工艺,即在大缸内采用“固体分层发酵”。镇江香醋主要原料为优质糯米,采用优良的醋酸菌种,经过制酒、制醅、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6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至少180天储存晒制期才出厂。与山西醋相比,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微甜,蕴含着江南小城的温婉。
尤其沾以江南的肉馅小吃食用的时候,微甜更能体现出小吃的鲜美。镇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最神奇的是,这个醋的品质和酒一样,存放时间越久,口味越香醇,相传香醋的发明者正是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就在杜康发明了酿酒术的那一年,他举家来到镇江,在城外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槽坊,酿酒卖酒,无意间得一仙翁提示,酿出了名扬四方的香醋。
第二怪——肴肉不当菜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镇江的肴肉又称水晶肴肉、水晶肴蹄。传说,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而镇江的“老土著”们仍习惯性读之为“xiāo肉”。
肴肉的肥肉去脂,食而不腻,还带有一层胶冻,透明晶亮,柔韧不拗口。肴肉虽为腌肉,但并无烟熏的厚重,而是清爽酥嫩,入口即化。早茶时配上香醋和姜丝,茶香肉美,在久饫甘肥之后,以茶茹之,更让舌感为之一振,另历一番佳境。开国大典四味冷碟,周恩来总理亲定镇江肴肉,足见肴肉的美味和名声。
第三怪——面条锅里煮锅盖
相传当初乾隆皇帝便衣下江南,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却受到了乾隆的连连称赞:““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
在翻腾的大面锅中放入一个小木锅盖,绝不是一个噱头。
煮面用的小锅盖一般为杉木质地,在日日与汤面的亲密接触中,氤氲了数年的香气;高温蒸煮时,也为面汤增多了一重清爽。
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面条筋道弹牙爽口,汤底鲜亮,浇头用料超足。
走在镇江街头,隔着三五步便又是一家面店。口味、口碑俱佳的面店,市民心中总有自己心中的名单:金山的阿亮面馆,大西路的老赵面馆,润州的百年老许面馆……
镇江是个值得一说的城市,镇江的历史和醋文化是息息相关的,镇江也因为醋被中外友人熟知,镇江的醋现在都大量出口到外国,深受外国人喜欢。